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风采

【安能工匠 】王玉民: 昔日的兵王,今日的工匠

来源: 中国安能二局  日期:10-11  点击:1758  属于:人物风采

      人物名片

王玉民,中国安能二局南昌分公司衢江项目部生产经理。     

王玉民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也是当地出了名的种植专家。王玉民受家庭的传统教育,从小就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1990年,高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江西这片红土地,参军来到武警水电部队。那时候,工程兵生活条件艰苦,施工设备简陋,在生产一线,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健壮的身影,齐声喊着号子,唱响嘹亮军歌,扛水泥、钻隧洞、清坝基,在狂风肆虐的戈壁滩修建营房。    

工程兵的生活  

1998年11月,王玉民从福建三明项目调到三峡工程北线项目。之后十多年间,王玉民在不同的岗位上历练,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要点、项目施工组织模式有了全面清晰地了解,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并在上海青草沙水库、南水北调拾桥河枢纽工程、湖北江坪河电站留下了坚定前行的足迹,他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部队的“兵王”,被授予军队士兵最高军衔:一级军士长。入伍28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9次、优秀共产党员2次、十佳优秀士官2次。

2018年转企后,他担任鹰潭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副经理。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保障160万人民群众安全饮水。王玉民是项目开工以来第一批进驻的专业能手,他把爱岗敬业当作是一种习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懈努力的态度与积极进取的精神散发光和热。

“高空作业人员在边坡上一定要挂好安全带和二保绳,地面作业人员要时刻注意边坡上方零星落石。”左坝肩正在进行边坡挂网作业,王玉民向现场负责人反复叮嘱。对现场的每一项施工任务,他都蹲守在现场、指挥协调,确保万无一失。

白天,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工地在施工,他就同施工人员在一起,随时进行现场指导,监督检查施工情况,与业主、监理协调施工问题,了解每道工序的施工特点及各道工序之间如何合理的衔接,科学有效地安排施工工序,优化施工方案,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晚上,回到宿舍的他还要钻研施工图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监理单位解决或提出优化方案进行变更,把握每一个细节,做到胸有成竹。

为赶在2022年3月底汛期来临前将大坝浇筑到120高程,春节期间,王玉民主动放弃过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40多名工人留守施工,24小时轮班在十几个工作仓面进行混凝土浇筑,总方量达到28000立方米。当电视台的记者来到现场,问到他为什么不回家跟家人团聚过年时,他面对镜头只是憨憨地一笑又继续开始指挥着门机放料。

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与家人失约。每当思念孩子的时候,他就在手机尽情浏览一遍孩子的照片,把对孩子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黄昏的工地掠过微带倦意的秋风,夕阳西下,洒在花桥水利枢纽大坝上,静静地站在一旁的他,看着一天天“长高的大坝”,仿佛在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

作为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王玉民总是冲在一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解决难题,化解矛盾,施工现场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他细分项目进度,把“导流洞贯通验收、大坝截流、大坝浇筑、发电厂房浇筑”等工程节点目标挨个排开,把目标细化为季度进度计划目标、月度进度计划目标和周进度计划目标,每一个计划目标他都紧抓落实。每一次目标的完成都离不开他严格的督促与要求。    

工地生活    

2023年3月,一个振奋的消息传来,历经3年多的艰苦奋斗,江西鹰潭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实现了工程即将投入运行的一个重大阶段性节点目标,标志着工程由建设管理阶段转入调度运用新阶段,清澈的库水即将流进鹰潭市的千家万户。  

2022年9月,王玉民调任浙江衢江抽蓄项目担任生产经理,浙江衢江抽水蓄能电站是衢州市建市以来单体最大投资工业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华东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将极大优化华东电网结构,有效缓解浙江电网调峰压力,提高电网系统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首次踏足浙江衢州的王玉民,沿着平整蜿蜒的漆黑柏油路,坐了很久的车才到黄坛口乡为公村。沿途,漫山的毛竹笔直苍翠,人工开凿痕迹明显的山体上方,一块宽大的“衢江抽蓄欢迎您”标语映入眼帘,所见的一切仿佛与记忆中的画面产生了重叠,他回想起参与建设最早的一个抽蓄工程,相隔已有二十余年之久。

穿过进场一号洞,前方就是衢江抽蓄工程建设现场,王玉民登上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在工区现场,不仅有高耸的铁塔、平整待填筑的坝基、整洁有序的正规化营房、穿梭往来的合格机械,还有防护到位的工人、尽职敬业的安管人员,以及一个由衢江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努力打造的高质量现代化民生工程正逐渐具备规模。

于工程人而言,为国家建电站、保供电是初心,把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中则是使命。从武警水电到中国安能,身份转改,初心不变,新老面孔赓续血脉、发扬传统、接续永固,始终积蓄着强大的奋进力量。为把项目团队建得更优更强,他积极主动成为每名新员工的引路人。水电老兵在长期艰苦拼搏的战斗历程中形成的坚实作风,在一次次同新员工交流施工经验、讲解昔日故事的过程中,就此传承了下去。    

王玉民向年轻同志传授经验  

工程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对专业技能要求高。王玉民利用组建科技攻关小组等契机,带领团队年轻骨干集体研讨交流,让他们深度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快速提升技能水平。为解决下水库大坝上坝料运输问题,项目技术团队在对衢江抽水蓄能下水库的施工条件进行重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增加一条从坝前到坝后的上坝运输洞。

增设填筑料上坝运输洞后,提高了上坝料开挖、运输、装运、碾压等设备的功效,实现了库岸、大坝、进/出水口的各项工程平行施工。同时,缩短了上坝道路施工交通距离,改善施工运输条件,解除了跨趾板道路对大坝填筑的制约,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680万元。

生产经理是工地的“管家”,大事小事须得兼顾,供水、供电、道路运输、大坝填筑、趾板开挖等一切施工任务,都需要协调部门快速、合理地给予解决,以确保施工生产高效运转,责任不可谓不重。往往王玉民到调度室开完工作部署会,紧接着就要马不停蹄赶去大坝填筑区域。沿途,还要关注现场情况,哪台自卸车坏在路上,料场开挖效率降低,趾板夜班照明设备未及时准备……    

别人说王玉民,很忙,很拼,很牛,可王玉民只是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回顾那些年走过的军旅之路,内心感慨万千:军装脱掉了,军人的作风不能变,身份改掉了,铁军的本色不能变。

作为昔日的“兵王”,他将初心融入了每一处工地、每一次深耕、每一回抉择。